今年9月,深圳市政府將派出50名人事干部赴香港“取經”,探索如何在這個中國最早的經濟體制改革試驗區,利用積極穩妥的制度設計進一步推進國家公務員制度改革,打破公務員的“鐵飯碗”,清除傳統公務員管理體制的“官本位”弊端。
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陸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:“香港是距離深圳最近的發達地區,也是對內地最具借鑒意義的改革樣本。我們設立和完善政府年金制度就是要繼續先行先試,為推進公務員聘任制和分類管理改革提供一個公平、合理、靈活的制度保障,促進公務員這一職業同其他職業的相互融合。”
自科舉制度在隋唐創立以來,“學而優則仕”的觀念在中國一直深入人心,官帽的大小常常被認為是衡量個人能力與業績的地坪施工重要標準。然而,從國際經驗來看,西方發達國家和地區普遍實行在合約管理基礎上的公務員聘任制。早在2000年6月,香港就開始對新進公務員全面實行合約制。
陸韜認為:“無論從國家部署還是當前社會的需求來看,下一步人事制度改革的重點都必須是公務員自身,實施公務員聘任制和分類管理改革,不是要不要改的問題,而是今天改還是明天改,是主動改還是被迫改的問題。”
作為人事部批準的全國聘任制公務員制度試點城市,深圳在這一領域的改革始于2007年,但一直局限在小范圍探索,2007年和2009年分兩批僅招聘了53名聘任制公務員。